中概股赴港第二上市或双重主要上市已成为趋势
港交所在大湾区资本市场论坛披露的数据显示,自2018年上市制度改革以来,198家新经济公司成功上市。另外,26家中概股公司完成赴港第二上市或双重主要上市,截至7月13日,市值占香港整体市场14%。
7月26日,阿里巴巴(BABA.N,9988.HK)发布2022年年报及寻求在港交所完成主要上市的公告。
此前,阿里巴巴于2014年9月赴美登陆纽交所;2019年11月于港交所完成二次上市。目前,阿里巴巴在港交所为第二上市地位。
此外,阿里巴巴年报披露的最新合伙人名单显示,蚂蚁集团包括董事长兼CEO井贤栋在内的多名高管退出阿里巴巴合伙人序列。
寻求在港主要上市地位
公告显示,阿里巴巴董事会已授权其管理层申请在港交所改变上市地位为主要上市。阿里巴巴目前在港交所第二上市,将按照相关上市规则申请香港为主要上市地,预计将于2022年年底前生效。
据悉,阿里巴巴在2014年即有意登陆港交所,但囿于后者彼时尚不接受“同股不同权”上市架构的规则,最终于同年9月赴美于纽交所完成上市。2019年11月,阿里巴巴回港完成二次上市。
这一次,阿里巴巴亮出的“双重主要上市”究竟是什么?
双重主要上市(Primary Dual Listing)是指两个资本市场均为第一上市地,上市公司在美国市场上市的情况下,需另在香港市场按规则发行上市,其须遵守的规则与在港IPO要求完全一致;二次上市(Secondary Listing)则是指上市公司在两地上市相同类型的股票,通过国际托管行和证券经纪商实现股份跨市场流通。
当前,港交所接受二次上市的标准是企业必须为创新行业公司,且已经在纽交所,纳斯达克和伦交所上市满2年,市值达到一定标准(400亿港币市值,或者100亿港币市值且营收超过10亿港币),二次上市的公司不需要满足港交所自身上市的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在港二次上市的公司需保留在其他受港交所认可的交易所的上市地位,否则其港股上市地位存在不确定性;双重主要上市的公司则不受此约束。
此外,在港二次上市的公司,其美股与港股股份可以互相转换,双重主要上市则不可以;且在港二次上市的公司,其股票不能列为互联互通标的,双重上市的公司则可以。
招商证券报告指出,在港双重主要上市的企业更容易符合A股市场监管要求,在港交所与纽交所两地双重主要上市后,阿里巴巴预计将符合港股通资质,有望被纳入港股通,带来新增流动性。
阿里巴巴在公告中称,自在香港二次上市以来,公司在港交所的公众流通量显著增加。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公司股份于香港市场的日均交易量约7亿美元,于美国市场的日均交易量约32亿美元。阿里巴巴表示,鉴于公司在大中华区拥有大量运营业务,公司预期双重主要上市地位将有助于扩大其投资者基础及带来新增流动性,尤其是可触达更多位于中国及亚洲其他地区的投资者。